中國足協新聞辦:
貴處發給本報的公開函,已然收悉。28日當天,本報記者曾數次致電貴處,試圖就此事進行解釋溝通,無奈一直杳無回音。山東人自古尚義重禮,縱使貴處業務繁忙,無暇撥 冗回電,也需通過本報官微對您公開回函,以正視聽。
1月26日,本報刊發的《自輕自賤,中國足球過不慣好日子?》一稿,其消息源來自于北京一家知名媒體的公開報道。截至本報發稿之時,該消息已經在網絡上發酵兩天,并引 發了網友形形色色的議論與猜測。
本報認為,在國家隊奮力拼搏、贏得尊重的大背景下,如此一個引發熱議的輿論焦點,是一個具有相當價值的新聞題材。于是,本報對該報道透露的信息、網友的觀點反饋進 行了整合,以期引起公眾的關切和注意。
國足在亞洲杯上的精彩表現,本報在先前的報道中,曾經不遺余力地進行鼓吹激勵。然而,這篇略帶批評意味的報道一出,便引來了貴處的質問,實在讓人難以理解。自《齊魯晚報》創刊以來,我們始終積極參與中國足球的報道,無論是世界杯出線還是足壇反黑報道,都庶竭駑鈍激濁揚清,未敢有懈怠憊懶之時。
回想“八千足記聚海埂”的盛況,到近幾年“門前冷落鞍馬稀”的蕭條,無論毀譽榮辱,本報記者始終沒有停下追隨中國足球的腳步。本屆亞洲杯上,國足能夠有如此強勁的 反彈,相信也與社會各界媒體如影隨形的關注分不開。
您在公開函中表示:“邁入足球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我們需要少一些謠言,多一份合力;少一些戾氣,多一份理性。”我們完全贊成這種觀點,并一直在為這種“足球新常態 ”進行著努力。但是我們也認為,君子和而不同,唯唯諾諾很難形成合力,沉默是金未必就是理性。
“中國足協”與“中國足球”之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等式。我們認為,我們的報道并不意味著要毀掉中國足球。恰恰相反,真正的榮辱與共,需要足協與媒體、球迷們肝膽 相照。面對逆耳的諍諫鞭策,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虛心態度。唯有如此,中國足球才可能不被一時的榮耀所陶醉,繼續走向“可以期待的未來”。
多年以來,本報一直與中國足協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貴處在工作上所給予的幫助,我們深表謝意。希望通過此次交流,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曲解能夠冰釋消除。雙方之間能 夠繼續加強溝通,為中國足球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此致
敬禮!
《齊魯晚報》體育新聞中心
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