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凝聚和絮凝 它們有哪些不同
發布時間:25-03-04
瀏覽
次
學習一門專業知識,zui大的難點就是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很多概念本身不難理解,但是一經專業詞匯表述就變得晦澀難懂,尤其是相似術語的區分。
比如“凝聚”、“絮凝”這兩個概念,本來挺簡單一個事兒,zui后硬是搞“深奧”了。根據權威的解釋,這兩個概念說的其實是“凝聚”和“絮凝”兩個物理過程,而這兩個過程合起來叫作“混凝”,即“混凝=凝聚+絮凝”。
什么叫凝聚?
在廢水中會有大量的細小懸浮物與膠體微粒,由于受布朗運動的影響,它們無法進行重力沉降,所以我們就需要給它”助力“,向水中投加混凝劑,來幫助它們對抗布朗運動,使得它們能互相吸附結合而成較大顆粒,而這個過程就稱凝聚。
什么是絮凝?
前面通過凝聚的作用,水中的懸浮微粒們已經抱團成為一個微小的絮體了,然而它們還是太小,沉降的速度還是不夠快,這時候就需要絮凝。通過投加絮凝劑,使得微小的絮體結合為一個更大的絮體,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礬花,而后期在反應池里形成礬花的這個過程,才叫做絮凝。
對于不少新人來說,這兩種藥劑好像挺難區分的。其實不然,PAM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中文名字是聚丙烯酰胺,平均分子量從數千到數千萬以上都有可能。PAC是無機物,中文名叫聚合氯化鋁,PAC與PAM有具體以下幾點的不同:
1.絮凝機理不同
PAC能絮凝是因為入水后會形成網狀結構,把固體小顆粒兜在一起。而PAM能絮凝是因為入水后可以打破小顆粒之間的電平衡,使廢水中的固體顆粒自己聚在一起。
2.顏色不同
PAC一般都白色、黃褐色和黃色三種。而PAM就是只有白色粉末這一種。
3.用量不同
PAC的用量一般是200—300PPM,也就是平均每升廢水要用200—300mg。PAM的用量一般是3—10PPM,大約每升廢水用3—10mg。PPM是代表著百萬分比的,1PPM=0.001%,一般在濃度較低的情況下才使用。
所以,我們總結下來,混凝就是從zui初的投加藥劑,到形成絮體沉降下來的整個過程。在這兩個如此相像的情況下,以后碰到這個問題應如何應付呢?談到整個工藝的時候,就說混凝,畢竟概念大,說混凝準沒錯。在談到運行情況時,我們就說絮凝,比如“絮凝效果不錯,絮體很大”、“絮凝效果不行,換個絮凝劑試試”等等,這樣既不會弄錯也顯得專業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