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做為污水處理劑的一種其發展現狀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1-25
瀏覽
次
現在,在我國冷卻水占工業用水的60%-70%。冷卻水所用的阻垢劑以磷系配方為主,而磷的排放易產生富營養化,直接導致了生態平衡的破壞;無機緩蝕劑中常用的鉻酸鹽、亞硝酸鹽等,且均含有毒性,在出產過程中又耗費了很多能源,這也在必定程度上給環境帶來了新的污染。特別是絮凝劑帶來的二次污染更為嚴峻。絮凝劑和凝集劑占了水處理劑總量的3/4,其間作為絮凝劑的聚丙烯酰胺(PAM)又占了絮凝劑和凝集劑的1/2,其余1/2為無機聚合物。但是,現在運用的無機與有機絮凝劑都存在一些問題,并對人體健康有必定的影響。
無機絮凝劑按金屬鹽品種,可分為鋁鹽系及鐵鹽系兩大類。鐵鹽絮凝劑中Fe2+與水中的腐蝕質等有機物可構成水溶性物質,使自來水帶色;鐵鹽絮凝劑中Fe3+易被還原來Fe2+,然后產生二次污染,并且鐵鹽絮凝劑腐蝕性強,極易形成設備的破壞。鋁鹽對生物體有必定的毒性,我國部分城市自來水廠中,飲用水的鋁含量超標,過量的環境殘留鋁對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等會形成巨大的危害,對人類的健康也構成了潛在在巨大危害。因而,鋁系藥劑的運用,需解決水中殘留鋁脫除等遺留問題。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中,PAM(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約占85%。雖然PAM自身基本無毒,但其間所含的在出產過程中未徹底轉化的丙烯酰胺單體,卻是一種神經性毒害很強的物質,且有很強的致癌性,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的威脅。出產過程中,夾帶的有毒重金屬及難降解的PAM,也會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的問題。
因此,現在水處理劑的發展中,存在著兩個首要問題,即二次污染和非清潔化出產。水處理是一項集出產工藝、設備與藥劑等多種范疇為一體的系統工程,要完成水處理的綠色化,必須從工藝、設備和藥劑等相關范疇共同人物,不僅要發揮各個環節的獨特優勢,還要完成其和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