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合成及其在煤泥水沉降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1-07-08
瀏覽
次
隨著采煤機械化程度不斷加深、重力分選的粒度下限不斷下移,原生煤泥和次生煤泥比例逐漸增加,導致浮選產生的煤泥水粒度越來越細,其中一0.045mm粒級煤泥含量比例超過了90%,另外在洗選工藝中加人各種藥劑,使得將煤泥水中的固體懸浮物分離開來越來越成為洗煤廠棘手的問題.據估算,人洗1t原煤需要3~5m3的水,每小時就會產生上千立方米的煤泥水J.這些煤泥水若不能加以有效分離,不僅對水資源和煤泥造成浪費,還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煤泥水的深度處理是確保清水洗煤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核心環節.
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作為絮凝劑于煤泥水沉降是大多數洗煤廠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聚丙烯酰胺PAM的酰胺基(-CONH)與固體小顆粒形成氫鍵而吸附在高分子的PAM中間形成橋聯,生成絮團,加速粒子的沉降.然而常用的非離子型和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在煤泥水處理中要達到較好的效果,需要較高的分子量,但這又導致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性和發散性受到影響.相比之下,陽離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分子量通常比陰離子型或非離子型的要低,通過電荷中和的作用可將帶負電荷的膠體沉降下來J.煤泥水中含有親水性很強的微細顆粒如高嶺土和蒙脫石等,且帶有負電荷,很難和水分離開來.若利用陽離子型絮凝劑,則有沉降速度快、絮凝劑用量少等優點.20世紀70年代國外就開始對陽離子聚丙烯酰胺(CPAM)有研究,國內這方面起步較晚,還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品種少、產量小等.本文采用三元共聚法合成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并應用于汪家寨煤泥水沉降研究中.